“西施舌”又名“沙蛤”,是福建着名的海珍。福建地区很早就用“沙蛤”制成美味佳肴。“沙蛤”生长在浅海的泥沙中,肉质鲜嫩爽口,深受食客的欢迎。30年代着名作家郁达夫在福建时,曾称赞“西施舌”是闽菜中色香味形俱佳的一种“神品”。
这“沙蛤”为什么叫“西施舌”呢?这当让与它的来历有关。相传有这么一段故事。传说,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文蜊(即蛤蜊),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称它为“西施舌”。其实“西施舌”是沿海食品文蜊的一个品种,属瓣鳃软体动物,双壳贝类,肉质软嫩,汆、炒、拌、炖,其鲜美的味道都令人难忘。三十年代着名作家郁达夫在福建时,亦称赞长乐“西施舌”是闽菜中佳的一种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