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中国烹饪教育成熟品牌)

今日七夕,你是如何“渡劫”的

来源: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浏览量:更新时间:2018-08-17 15:29:37
    今日七月初七,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在现在被广大年轻人成为“情人节”,也是众多直男的“情人劫”的呢?

一、七夕节的由来

    有文字记述的七夕始于春秋中期(《书经》时代),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七夕节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二、七夕节如何“渡劫”

    七夕节如果没有一点“惊喜”,那肯定就剩下“惊吓”了。很多小女生因为男朋友没有准备礼物,没有配自己过这个浪漫的七夕节,就出现各种闹脾气,甚至吵架的情况也是有滴。
重庆新东方美食节
    如何度过这个七夕节呢?首先,鲜花不能少,虽然七夕节的鲜花“身价有点高”,古代君王都还有烽火戏诸侯,只为美人一笑呢。

    七夕节在各大商场都有各种活动,重庆新东方烹饪学校也为这个浪漫的节日准备了一些可以吃、喝、玩、乐的专属活动,小情侣一起参加,是不是格外有趣呢。具体活动详情可关注重庆新东方烹饪学校微信公众号。(悄悄告诉大家,有免费的电影票、七夕特制糕点赠送哦)

三、七夕节风俗习惯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是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兰夜斗巧

    据说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七姐诞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

    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

    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