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重庆新东方烹饪学校(中国烹饪教育成熟品牌)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

来源: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浏览量:更新时间:2012-03-26 11:07:06

 


(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的模式,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立志办中国好的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改革和佳教育模式,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几点有关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考。

     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将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提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年,温家宝总理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这样,才能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也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切说明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进行职业教育改革的紧迫性,要意识到这一切,首先要大众对职业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社会意识氛围。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

     中国是一个有着漫长封建史的国家,官本位的思想严重,人们对“人才”的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不能不说有异曲同工之处,金榜题名者,便是光宗耀祖之人。但今天的中国正从一个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从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社会化的大生产带来了分丁的细化,新的职业不断诞生,我们对职业的观念、对人才的观念也该改变了。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已经足以道出职业的多样性和平等性,道出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树立新型人才观和教育观,让社会形成两个共识: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与研究型、设计型人才同样是宝贵的人力资本,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类型不同而已。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工艺、尊重工人的社会风气;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和让孩子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很实用,眼下大学生就业难,技术类人才却供不应求的事实,就是有力的证明,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有其可持续发展潜力,继续深造的渠道越来越宽,职业教育在一个人终身职业生涯中有不可替代作用。很庆幸的是,近年来前来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报名的学生有一部分是重点大学毕业后前来深造的高学生,虽然这部分学生的人数还是少数,但是已经说明现代人们对于职业的认知已经慢慢发生了转变。

二、校企联手,打造产学合作模式

     1.准确定位,坚持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研究需求,了解需求,适应需求,为需求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生命力所在。这里所讲的需求既有人才培养数量方面的,也有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既有教学内容方面的,也有教学方式方面的;既有用人单位的,也有人才自身的;既有近期的,也有长远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努力做到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服务,树立“你的需求就是我的任务”的理念。例如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我们是一所以培养烹饪专业人才的学校,那么我们培养的烹饪人才就是满足全国餐饮企业的需求。

     2.建立“双向进入、互助双赢”的产学合作模式。为产学结合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作为其重要实践者,职业技术学院应建立“双赢”的产学模式,激发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积极性,即应企业能从中获益。因为企业毕竟以利润大化为其出发点,还要兼顾眼前利益。譬如职业技术学院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培训,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应尽可能满足企业的希望与要求,参考用人单位对学院学生培养意见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推荐等。

     3.加大教学环节改革力度,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要构建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是构建就业导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重点。强调职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都要根据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来设计,课程设置必须从学科体系向以职业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转变。“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的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认知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不必考虑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就业岗位群的适应性。” 

     4.加快“双师型”教师队队伍的建设。皮亚杰明确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由此看来,培养大量优秀的教师理当是创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前提。以往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人为地分为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或实训教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往往容易忽视其针对性和应用性。而实习指导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又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通过整合教师队伍,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于一身,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实训任务,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在这方面,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拥有一支 “技能型、知识型、专家型”相结合、优势互补的以高级烹调师、高级技师为骨干的专业教师队伍,授课老师均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经验。

      总之,产学结合是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高职教育新模式的产物,它将有助于改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缺乏特色的窘境,改变职业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但同时我们应意识到诸多问题等待着解决;成功实施产学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