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超和无数辍学的90后一样,背井离乡打了不少零工。等到能进厂的年纪,他又和无数辍学青年一样,理所当然的进入了工厂。
进厂打工,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奈。对于他们这种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辍学青年,他们能养活自己的办法之一,就是进工厂打工。他们一起走出了辍学青年的工厂路,躲避了露宿街头、被拖欠工资的落魄。不过,工厂能给予多少安全感,就能消散多少青春。
青春在安逸里消散
吴双超来自重庆酉阳农村,95年出生,准90后,还没读完初中的他就到重庆主城打零工,因为他年纪小只能去餐馆洗碗、端盘子,手泡在水里发白又生疼,腰也酸得直不起来。这份工作辛苦,也累,但没办法,父母都在老家务农,身体也不好,他就是那根顶梁柱。餐馆打工两年多,挣的钱大半寄回家,算上住宿吃饭,留给自己的几乎没有。同学说工厂工资高,于是他毅然进入了工厂,做起了仓库管理员。
虽然这个岗位不像流水线的工作辛苦,但他还是得将自己从早到晚「定」在仓库里。吃饭、清点仓库物资、记账和发放工作,重复的工作步骤,日复一日,一干就是六年,吴双超觉得自己每天就像被设置了程序的「机器人」。年纪轻轻的吴双超早已身心俱疲,没有好奇心,很难表现得积极开朗。生活不在别处,像在下辈子。
吴双超生活里的唯一亮色,是休息时邀请朋友在出租屋做一顿好吃的,喝着小酒聊着彼此的梦想。因为是留守儿童的缘故,从小吴双超就很会做吃的,再加上早前在餐馆的工作,他偷偷的学了不少美味佳肴。他知道,要想不这么过日子,得换种活法,于是辞掉家里人眼里的「铁饭碗」工作报名了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的西餐主厨专业。
在吴双超家人眼里,他是「疯了」。接到妈妈电话时,吴双超也没有太多惊喜。电话里,妈妈说得有些乱,用了一些好听的词,「知名工厂」、「新制造」、「交五险一金」、「养老金」。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是怎样的生活,青春和汗水全被锁在那一扇扇铁门里,得来的报偿却总不对称,即使辛苦大半辈子,不过换来「活着」二字。
其实,吴双超很久以前就知道,他想要怎样的生活,和互联网一起长大的他,深刻的明白工厂里没有他想要的未来,心里早就盘算好了关于未来的一切。
在他眼里,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他,最快捷稳当的跳板就是「学一门不失业有晋升空间技术」。厨师,是吴双超发自内心喜爱的职业。当他决定走出工厂的第一时间,找到了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因为他始终记得电视广告里那句“学厨师,还是去新东方”。
吴双超之所以选择西餐主厨专业,一是因为中餐已经会了,二是西餐发展前景好,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市场环境都十分可观。刚开始,久违的校园生活让他有点拘谨,一下子忙碌了起来。晨会、理论课、实操课、晚自习、军训、迎新会、生日会、元旦会……丰富的校园活动接二连三的敲打着他那快消散的青春,吴双超被工厂铁门锁着的青春在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跑」出来了。
西餐看似和中餐不着边际,但烹饪的原理大同小异。所以一开始,吴双超就上手很快。但他知道他的青春和同班同学比起来已经少了一截,所以他得更努力才行。从入学重庆新东方烹饪学院以来,吴双超不再像以前那样玩很多游戏,刷很多视频,上课认真听讲、上手实操,下课请教老师、刻苦练习成为吴双超每天雷打不动的事情,他最近痴迷研究店铺经营管理,买了不少书在寝室,每天咬着牙啃书、看课程,毕业后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西餐店是他的小目标。
原来,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大
辍学务工这么多年,在这里吴双超才找到归属感和梦想感,不再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是在这里,吴双超不再是因为节日、相聚才做自己喜欢的烹饪,是时时刻刻都能做自己喜欢的烹饪,还能将自己的喜欢发展成自己的梦想。他在工厂的暮气,就像阳光洒在冰雪里,正在一点点的慢慢褪去,吴双超心里说不出来有多高兴。
最高兴的还是,他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饭给家人吃。西餐对于被农活儿圈住的家人来说,是个新鲜玩意儿。他主动打电话给妈妈说,今年年夜饭他来做,要做一桌子他们没吃过的菜。电话里,妈妈仍旧说得很乱,但这次用了很多让人眼酸的词,「等你」、「团圆」、「天冷添衣」。
他记得那天挂断电话后傍晚,他笑了很久,舍友都看懵了,但那时他心里只觉得,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其他也无关紧要了。